“小李啊,這雨污截流井你又給我整一口智能的,咋不送個說明書?”“你不會掃碼啊,掃完就有App,遠程開閘的那種。”——設計院的小李,施工隊的小羅,又在工地上圍著智能分流井吵了起來。

(雨污截流井)
小李說:“有些甲方啊,一張嘴就說‘我們要智能截流’,我一問怎么智能?要攔初期雨?還是雨污分流?控制靠水位還是定時?一句都答不上來。”“你不告訴我井是咋個邏輯,我只能照著PPT給你畫張好看的。然后到了現(xiàn)場,小羅就來罵我,說裝不上、跑水、溢井……你說這不是相愛相殺?”
小羅說:就比如上個月我們安徽那邊項目,圖紙畫得跟藝術品似的,設備也好。但問題是,井口深度不夠、老管子角度不對,傳統(tǒng)井吊下去卡住了。整整一天,設備吊了仨回。”“你們設計能不能畫點我們能落地的?還有那種配電箱,個頭跟飲水機一樣,給我立在小巷子邊,我都想哭。”“智能是智能,不能光靠想象力啊。”
“智能”到底智能在哪?別看它不起眼,一到下雨,能自己判斷雨量。雨剛開始,先把前段污水截住走污水管;等水量上來了,才放雨水去河道。這類井的主要功能就三樣:自動判斷水位,準確分流;初期臟水截流排進污水系統(tǒng);后期清水安全放流進河道;還能配平臺,手機看數(shù)據(jù)、遠程操控,不用人守著。
應用場景有哪些?像小區(qū)排口、老城區(qū)雨污合流段、學校門口、商業(yè)街、橋底這些地方,一場雨就“混著來”,尤其適合用這種井:黑臭水體整治;初期雨水污染控制;河道出水口攔污;污水廠預處理減負;城鎮(zhèn)老舊排水改造。

(雨污截流井)
總之,倆人異口同聲:別看名字大氣,能干活才是硬道理。雨污截流井好不好,其實就一句話:能不能按時分流,不堵不卡,出事有人管。什么平臺聯(lián)網(wǎng)、什么數(shù)據(jù)記錄——有當然更好,沒那基本功能穩(wěn)定也行。“我們不怕一體化截流井簡單,就怕它花哨。圖上牛、現(xiàn)場虛、維護還賊麻煩。”小李攤手,小羅點頭:“真話就這點,誰裝誰知道。”